年7月12日,我在一篇名为《邮政快递加速,快递行业是否迎来变天?》的文中就写道市场因为竞争,行业老大顺丰也没有办法只能通过降价获取订单,四通一达相继厮杀,极兔刀刀贴身肉搏,导致顺丰毛利率下降严重,你不降价你就没有市场。
现在四通中的三通又准备掀起腥风血雨,随着三家公司末端派费上调0.1元/票的规定推出,按照快递员人均每天派件件计算,此举有望为快递员每月增加约元的收入。小新查询了一下年的数据,行业龙头顺丰已拥有近34万名员工,1.6万台运输车辆,19架自有全货机及遍布中国大陆、海外的12,多个营业网点。根据我朋友的介绍,顺丰至少有25万名一线的快递员,按前面每人每月元,一年下来成本就去了15亿元。
小新查询了年顺丰的中报,营收.44亿元,同比增长24.20%,净利润7.80亿,同比增长-79.80%,真要按上面的数据计算,那顺丰不就没有利润了吗?如果快递费不涨价那不死定了吗?总不能羊毛出在猪身上吧?
就小新知道的一些金融的玩法,顺丰控股已经在玩了,坦白讲玩的不怎么样,毕竟飞机,货车,仓储都是重资产,折旧率减值非常明显,每年都需要财务计提,主要的是销售的毛利率下降,可不像路桥,高速公路那样60%以上的毛利率,尽管他们和顺丰都属于运输行业。
就上次我提到的顺丰等快递公司也在寻求改变,多元化的投资以寻求突破,目前来说未见明显的改变,今天又投了哪个社交电商,明天又投了哪个社区团购,再后天投的哪个同城速运上市了,看看财务报表,哪个不是亏损累累。就物流仓储本身来说,我比较看好京东物流,因为它已经形成了闭环,京东商城给它提供大量的订单保证它货物运输的空载率,通过大数据计算保证仓储货物的周转率,及时的配送保证客户的满意度。
单纯的物流公司体量不大的话你根本跟电商谈判没有溢价空间,只能通过低价恶性竞争搞坏这个行业,如果要我给建议的话,我觉得通过一些上市公司报表和邮政局多年的统计数据,制定一个行业收件标准,低于多少不容许,至于上限我认为不用设,毕竟这个行业充分的竞争,你看人家德邦大件运输做的多好,费用也应该贵,这样才能利于行业健康的发展。
就三通的涨派费的动作,我全力表示支持,一方面是落实邮政局的政策;另一方面也要搅动一下市场,良性的竞争才能让消费者选择出最好的服务。至于快递费是否涨价我们交给市场,即便涨价我觉得也是理所当然,想得到好的服务就应该匹配好服务同等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