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德邦错过了什么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zykyhs.com/
欢迎新朋友山东农联全省站长 http://www.accp-china.com/qgzp/qgzp/246291.html

德邦物流IPO进程

年7月

德邦启动IPO申请流程,随后,证监会暂停IPO发行,直到年11月宣布恢复

年11月

证监会发布的公告显示德邦物流IPO审核状态为“已受理”,在上交所企业名录中位列第位

年3月

证监会刊发《德邦物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年3月16日报送)》

年5月

证监会提出德邦物流IPO的55条反馈意见

年8月

德邦物流IPO中止审查,原因是保荐代表人变动

年12月

通过证监会的审核,获得上市资格

年1月16日,经过连续两年多轮折腾,零担快运龙头企业德邦终于上市了,对于德邦来说,意义非凡,对于跟随德邦多年的股东来说,喜大普奔!众多媒体不惜溢美之词、大唱赞歌。

依据中国特色的新股行情,会迎来多个涨停版,但要达到顺丰市值的一半甚至1/3,都不太可能。以老崔的格局与胸怀,会冷眼看未来,笔者另眼看德邦,从另外的角度分析一下德邦面临的竞争格局与难题。想必老崔也不会与后辈一般计较。

●人才流失

曾被誉为中国式“幸福管理”典范的德邦物流,遭遇多轮高管流失的尴尬,-年是第一波,总监级离职26个,高级总监7个,其中以邓小波、阿玉顺、康菠等人跳槽去天地华宇最为轰动,几位副总裁中,邓小波一度被认为是老崔的接班人。

后面安能起网,运营与品质线都从德邦大量挖人;百世快运年10月开始,由于业务连续多年高速扩张,规模达到相当体量,从总部到地方,也大量从德邦挖人;中通、韵达等起网快运亦先后从德邦等先行并做出榜样的网络挖人。甚至连快递龙头企业顺丰在布局快运(即顺丰重货)也先后几次从德邦挖角。

不仅集团副总裁、各经营本部的总裁或各大区的总裁、总监级高管,连一线员工在过去的6年里也大量流失。

●业务流失

业务流失是人员流失的副产品。高薪跳槽给留任的同事产生的心理震荡非同小可,即使不表露,心潮涌动在所难免。而跳槽去新东家,为立足,得拿出真本事,要么是帮助新东家提升管理,要么提升货量。

尤其是百世通过收购全际通进军快运,开启了快运职业经理人创业的新时代,大凡在德邦升职无望、且业务在手的营业部经理,这对他们来说,甚至比跳槽的诱惑来得更直接更猛烈。尤其是安能在年跟进,年开放二级承包,大肆降低创业门槛,很多地方,只交1万押金、买一个二手4.2米货车就可以开始创业了。在零担快运行业,是真正实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对于加盟网络来说,这些德邦的职业经理人,完全不用网管经理去忽悠洗脑,他们有客户、懂行,是加盟商天然的候选人。

不管德邦官方是否承认,人员流失导致的业务流失都是困扰德邦的一大难题。

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德邦出来创业做老板的,成功的几率很低,尤其是年后入职德邦的职业经理人。相比较而言,新邦出来创业的成功的比率更高一些。

年,德邦普遍展开校召,提高门槛,进入本科院校。德邦工种多样、岗位细分,进入精细化管理时代,彼时的德邦,更像一架高速运行的精密仪器,早已失去了当年赶超华宇的创业精神,每一个职业经理人,更像是一颗锣丝钉。而新邦,与前者在经过相伴相杀的6年后,增长乏力,每况愈下,直至后面被新竹收购。面对同样的市场,新邦的营业部经理,需要更勤奋、使出浑身解数才能拿到同样的市场份额。新邦的一线经理,笔者见过很多,既会开拓市场、也会做账收款、当客服处理异常、甚至开货车接送货等,几乎一个营业部的十八般武艺,都得精通,典型的万金油。

当然,德邦出来创业能成功的网点老板,往往利润率惊人,年遇上一家年营收万,毛利高达60%,而且加两位老板仅有7-8名员工。

●增速放缓

在连续多年超过60%的速度增长后,年德邦货量同比仅增长了20.89%,明显放缓了步伐。最直接的原因是安能与百世先后都完成了全国的网络布局,效果已经逐渐体现出来了。你能到的我也能到;而上楼、保险、COD、打包、打木箱等增值服务,德邦有其他家也有,甚至更便宜。

安能在年完成了对德邦货量的超越后,年6月,百世快运也赶上了德邦。自此,德邦再也没有进入百世快运网管总部的PK对手榜单。

进入快运4年与5年的安能、百世,先后完成了对一个20年老江湖老前辈的超越,虽然目前仅是货量上的超越,也足够让德邦警醒,德邦到底错过了什么?更何况,百世快递增速在年行业第一,单量在年末已经超过申通,达到了行业第四名。德邦快递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别的对手。而百世的生态圈经过十年布局小有成就,第八个事业部——百世优货从年3月开始往外推,到17年10月竟已达到6万的营收。往后的叠加效应会更快更明显!更遑论让同行眼红的百世云仓事业部了。

加盟制网络安能与百世已经完成了货量的超越,下一家会是谁?壹米滴答?中通?

货量之后,是质量、营业额与利润。所以德邦的优势会被一步一步蚕食。

●利润下滑

自德邦物流步入快递行业以来,公司运输量虽然在逐年增长,但利润额却不升反降。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6亿元,年,已增长至亿元。与此同时,公司年扣非后净利润只有2.02亿元,不及年的2.07亿元

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单位:万元)

项目

年度

年度

年度

营业收入

0094.06

.36

.19

营业利润

.14

.08

.69

利润总额

.22

.53

.39

净利润

.78

.54

.07

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8

.54

.07

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

.27

.96

不管直营还是加盟网络,零担快运企业之间的服务同质化越来越严重,除网络广度、深度及品牌竞争外,最终都会来到更直接的价格层面。广东发江浙沪,百世安能给加盟商的始发底价是0.7-0.8元/KG,加盟商收1.2-1.5元/KG就有非常不错的利润率了,而德邦对外报价是2.4元/KG,打折价2.0元/KG,周末会相对优惠一些。对影响一个营业部营收的主客,除中转费以最低以4折、4.5折来收货外,派送费也可以低至30元/票,这直接拉低了德邦的利润。

-年,德邦汽运业务平均单价从0.92元/吨公里,下降到0.84元/吨公里。最大的收入精准卡航平均销售单价分别下降了5.93%与3.66%,仅年对应收入就减少了3.9亿元。

德邦的“大件快递”更像是对市场的一种妥协,实际上定位的市场是“百顺三通一达”与百世快运、安能快运产品之间的公斤段。在百世“惠心件”、安能“mini小包”推出前,本身很大一部分就在德邦的口袋里,而且算上提货费、送货费、保险费的最低消费,德邦的“大件快递”是彻头彻尾的一次降价大促销。表面上看“大件快递”是一次市场创新,实质上直接的PK对手就是百世“惠心件”、安能“mini小包”与速尔的商业件、优速的“大包裹”。所以未来二线快递的生存将更加艰难,天天、全峰、快捷“改嫁”也顺理成章。

行业人士吐槽德邦“大件快递”:“是个噱头的概念,哪家快运/快递说拿不动、运不了?你能拿多少?也就是你的业务量完全取决于谁的价格低,谁的网点多。谁的派送服务好。德邦只有在最后一点上可能有点优势,而且大包裹的效率远远不仅电商件和批量件。一票货有十件相当于十个大包裹组成:你只要提一次货、送一次件,十个大包裹,相当于你要提十个地点的货,送十个地点的件,如果没有单价和派费提上去,德邦想跟其他公司PK,必死无疑。而单价和派费明摆着,送一个小件一块五,一辆三轮车满满装个票到票。送一个十公斤的也一块五,一辆三轮车最多只能装个二三十票。”

●制度僵化,缺少人情味,一味的绩效考核

不管德邦也好、新邦也罢,异地上岗、三年轮岗,确实对杜绝“尾大不掉”、“山头主义”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违反人性的。

“钱多事少离家近”,是职场潜意识。就近上班也方便照顾家人,在熟悉的地方持续工作,也避免了去新地方的适应期,可以持续高效地产出货量。

某种程度上,德邦这种做法也提升了离职率。且看看以下曾经“德邦家人”的吐槽:

“其实离开德邦还有绝大一部分是因为德邦制度的死板,官僚主义的盛行,本地人不得在本地营业部上班。跨大区人事调动宁可让你辞职也不给你机会,我爱德邦,也恨德邦的某些所谓领导”。

说到绩效考核,一个营业部去年一个月营收要求30万,毛利8万;今年月均要求40万,毛利10万,这本身无可厚非。所有的绩效考核,难免会鞭打快牛。完成得越好的指标未来越重,而一个地方由于价格高企、同行竞争、服务同质化,还有人员思变(尤其是适逢三年调整期临近)等,万一一遇上当年陈村枢纽双11外面排多辆车辆长龙的情况下,客户体验一下滑,项目客户流失在所难免。业绩完不成,奖金就没有,甚至工资倒挂,拿不到全额,就更悲催了,升职的门槛就越发遥远。

所以这些营业部经理宁愿留着余力,每月指标达成率90%几,下月下季度下年度指标没这么高,缓慢增长。多出来的货源炒给同行。这样工资奖金少不了多少,还能保持“可持续性增长”,多出来的货源又到同行那里赚到了比德邦更高的提成,各得其所。

所以很多加盟制网络的老板与周边德邦的营业部经理、业务员关系都非常到位,他们会感谢德邦的货量助攻。

●离职真相——“中国式管理”新标本,遭遇了人性现实

德邦人才晋升有自己的一套,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大学毕业没几年,可以开豪车,打高尔夫,指挥成百上千的手下,逢年过节,还可以开着豪车“衣锦还乡”,倍有面。

但这一套,早年可能适用于普通的农民工身上,但对于校召的大学生而言,效果并不明显。他们早已经适应了城市的环境,见识远超90年代末0年初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更现实。他们不需“花活”,更需要直接的物质激励来构筑自己生存的基础。

“不言实行,忠孝为先”的宅急送已经彻底沦落为二线品牌。每个月给农村父母存个元,稍加恩惠员工就会生死相随的情形会越来越少,对校召大学生更不可能。他们个性十足、诉求更多维,某个维度上的诉求没有得到解决他们就有可能离开。

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劳资双方其实是市场交易,要求一方感恩的想法与现代市场经济强调平等主体的理念是相悖的。所以,当员工获得那些激励时,可能会有感动,但绝不能生死相随。

更何况,相对于创业成功而言,门面不用装,豪车是自己的,高尔夫也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一种消遣,父母孝敬也可以更实在,脱离了一种体系的自我价值实现才能得到职场真正的认可。这也是邓小波刘冬们前赴后继跳槽、各种一线经理去创业的真正动因。

所以,德邦式的激励仅是表层次的,最多能够感动到员工,而感动往往难以持久。用这样的管理模式本来就是一个美丽幻像。“让员工爽”是创始人的美好愿景,却遭遇了人性现实。

离职真相之二:从营业员到储备经理、再到营业部经理、再到储高、再到总监、高级总监、副总裁、总裁,真正能升职的比率非常低,由于直接领导,尤其是大区领导掌控着升职资源,越到后面越官僚,真正能升职的极有可能是一小撮情商特别高、特别善于钻营的人。这严重打击了苦干实干且有成绩的那一部分群体。所以“被末位淘汰”也未必就不优秀!优秀者自会被市场不断证明。

●合伙人怎么管,德邦仍然是一个小学生

截止年底,德邦有+的合伙人。不管名字怎么起,合伙人实际就是加盟制,用利益捆绑曾经的德邦职业经理人,这类似于当年小岗村的承包到户,如果利益分配不合理,是难以持久的。对于直营体系的德邦来说,做一块就是一个小学生。

且看身在其中、深尝其味的合伙人吐槽:

“就凭德邦直营门店与德邦合伙人“不一致”的两套“法律”,我就觉得上市困难。除非很会忽悠。直营与合伙人同样的违规,直营罚款30元,合伙人罚款元。直营能发的货物,合伙人不能发,更不敢发,否则,罚款罚死你。

上市是高兴的,希望领导注意一下合伙人这边的管理和生存。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全国合伙人已经哀声怨道。这个模式比三通一达还要狠,根本没有盈利的空间。希望兄弟们顶我上去,让崔总看看,合伙人模式是崔总指导有误,还是下面人只要业绩不管我们合伙人死活。”

+的合伙人大都在偏远的县、乡、镇、村,起到完善网络布局的作用。真正的产粮地,能盈利的地方,德邦也没有这种胆量去尝试。所以这+的合伙人,如果大部分网点动荡,德邦这张国网就会动荡,服务体验就会直线下滑。

加盟网络的管理,德邦要走的路还很远,它更应该放下身段向三通一达、百世、安能学习。

●再说上市与股价

股价与市值比较

公司

股价(元)

市值(亿元)

顺丰

50.21

.00

中通

.42

.29

韵达

42.35

.50

圆通

16.82

.20

申通

24.48

.74

百世

59.40

.18

德邦

6.97

67.00

(备注:德邦是1月16日数据,其他几家是15日数据,统一折算成人民币)

业内人士吐槽:“市值67亿,顺丰的百分之三,百世的三分之一,只能说小弟一个,起个早场,赶个晚集,22年的付出不一样的回报!不欣赏崔老大的所谓离职跳槽被挖的人均是德邦末尾淘汰的对象,此等言论丢分,格局、胸怀不够大!试问留下的皆是精英中的精英为何还是幺弟一个?想当年德邦名噪一时时,我百世老大还是西装领带物流门外汉,十年后已经是三个德邦的市值!冷静理智地认识差距!”

——无可否认,德邦是一个优秀的企业,笔者仍然认为它是中国零担快运的第一品牌,过去20多年也对行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上市也是对过去做了一次精彩的阶段性总结。过去22年德邦的不断进步,也证明德邦有自我修正的能力,但以上这些都值得德邦老崔去反思与改进。

年当行业还在讨论直营与加盟的优劣时,德邦忽略了加盟制在成本竞争与扩张速度上的优势,更小瞧了昔日的小弟们。在年开展“合伙人制”的时候,更没有低头向下学习的态度与精神,所以德邦真的错过了成为一个更伟大企业的机会。

(靖晟:零担快运培训专家/加盟网络实战专家。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快运立场)

靖晟

服务行业、助力平台、成就网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ietingting.com/ndwyw/77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