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有一群人格外忙碌。他们起早贪黑、行色匆匆,电动车上装满大大小小的包裹,开足马力穿梭于大街小巷,将一件件货品送到需要的人手中。他们是快递员,也是巨大的城市物流网络中不可或缺的“末梢神经”。
近期,受年底物流业务高峰及新冠疫情影响,一些地区快递末端投递压力加大。为此,各地积极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寄递企业纷纷采取相应措施,全力保障快递物流末端“微循环”的畅通。
快递业务压力增加疏解政策相继出台
北方的12月,日出很晚。早上6点,天上还挂着星星,但北京市东北四环附近的一处京东物流营业部里灯火通明。一车车货物被运送进来,30多名快递员戴着口罩、穿着棉服,开始对快件进行分拣、消毒、理货,然后再按不同片区分装到配送小车上。
“每个人只整理自己负责片区货物的话,大概要用一个多小时。”该营业部快递员洪蛟说,12月中旬以来,站点每天要完成分拣包裹1.2万余个,这是平常工作量的三四倍。生鲜、粮油、水果、饮用水等民生物资,是近期激增的快递件类型。
为提高工作效率,洪蛟和同事们想了许多办法。有人指挥车辆,腾退空地;有人负责将破损件的外包装重新打包;有人按片区理货,将配送范围精确到楼栋和单元门。
理完货,洪蛟开着配送车驶向自己负责配送的小区,开始挨家挨户送货上门。他自信地说:“跑一天下来,送一两百单货没问题!”
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圆通速递一家营业网点的负责人唐建,也已忙碌多日。据他介绍,前段时间,站点的一些快递员病倒了,导致人手不足,投递揽收面临较大压力。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开始好转。“不少快递员已经康复,陆续回到岗位。而且最近很多快件寄送的是药品、食品,所以我们都在抓紧安排,不会停送。”唐建说。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12月以来,全国邮政快递业务量迎来新一轮业务高峰,全国单日揽收量保持在3.6亿件以上。
快递业虽呈现持续复苏态势,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着用户感知快递不快、发货较慢、派送不及时等问题。国家邮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