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路物流标杆企业德邦上市估值达亿,其经营管理体系值得收藏。包括?德邦的垂直化架构?德邦的绩效管理机制?产品开发的部门分工?经营指标体系?财务预算编制?经营工作会体制?族群系列?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系等...
在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影响下,宅急送陈平、顺丰王卫、佳木斯帮、德邦崔维星等企业家在年陆续开始起盘创业。
德邦核心系统发展历程
德邦族群序列
德邦将公司全部岗位划分为16个族群、53个序列。基于已划分的族群序列,从对公司关键能力支撑度和获取难以程度两个维度,德邦又进一步确立了战略规划、产品与价格、线路规划、网点规划、场地规划等八个序列为专业类关键序列,并在管理序列中将总监级及以上的序列列为关键序列,由此形成了“8+1”类关键序列。
德邦双通道发展体系
通过对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发展路径规划,构建双通道和多元化职业发展道路,保障培养关键人才质量,提升德邦的关键能力,支撑业务快速发展。
德邦的垂直化管理架构
为保证管控能力,德邦在年后采取了垂直化的管理架构,总部设有经营、运营、人事、财务等不同的管理系统,而下面一级级的区域分支都是对本系统内部领导垂直汇报,而不是所在地的领导,所以用同一个区域的各系统负责人大多都是评级的,彼此之间没有汇报关系。
项目输出的德邦未来几年关键项目举措
IBM为德邦未来战略路径规划了包括组织结构和流程设计、战略绩效、领导力建设、管理会计设施、营运操作系统的建设与实施、新业务变革等在内的16个公司及项目。
在部门运营原则上,IBM制定了三项原则:层级原则——一级管一级,尽量不要越级指导和汇报;尽责原则——最有效的作好本职工作,到位且不越位;协同原则——部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追求全局最优。
德邦价值链部分划分与定位
在横向上,基于“战略规划→市场营销→网络规划→营运→客户”的一整条价值链对各部门进行了重新定位。
在纵向上,实现了纵向一体化管控。总部制定规划、目标和规范,事业部大区层级进行细化和分解,督导直接面向客户的一线部门去执行。
产品开发各部门的职责划分
在新结构下,新产品的开发则要求各部门必须保证相互协作,各司其职,保证目标一致,全局最优。
组织结构优化
企业的组织架构需要给予企业的战略。战略变化,组织架构也随之变化,直到年,这套组织架构还在支撑德邦的发展。
绩效考核的整体框架
如图所示,IBM对德邦做了详细的调研,发现了为数不少的缺陷,认为德邦在绩效考核方面的管理理念、指标体系、考核方案、激励体系都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崔维星要求:“战略绩效项目要改变我们的考核制度,改变考核由领导说了算的模式,要有一个完整的标准并数据化,要保证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公正性,同时也要保证人员的积极性。”
围绕企业战略目标,IBM从管理理念、指标体系等五个方面对德邦绩效考核体系提出:管理理念要强调考核引导;指标要控制数量,定量为主,承接公司目标为主;该自下而上的考核方案为自上而下等。
公司指标体系
基于前期战略项目的成果、德邦多数高管的共识及少量自身理解,绘制了德邦第一幅公司级战略地图——公共指标体系。
计划预算编制(以运输成本为例)
预算是责任主体对达成自身目标与控制资源投入的承诺;通过计划预算的编制清晰反映(或进一步界定)德邦各组织单元的职责;充分考虑后续预算过程管理的需求,编制足以支撑管理细度的预算。
年度计划与预算的目标来源于公司中长期战略目标,是分解目标和达成目标所需资源匹配的过程。如图中显示,新的模式要求跟多专业的部门参与进来做数据测算。
德邦构建的整体会议体系
德邦形成了体系化、主体化、日历化的标准化会议与报告体系,以中长期规划审议会议为例,项目组设计了从战略规划到执行管控两大类会议,配合战略管理全年的逻辑,保障战略目标的有效落实。
中长期规划审议会议流程
德邦初步构建了基于流程的信息化体系
德邦PMO的发展变化
目前,德邦PMO正在从日常型职能向战略型职能转变,已经参与了公司战略目标的制定和项目统筹规划,包括战略和项目关联、项目选择和优先级排定、异常项目立项推动、项目落地复盘等工作。
项目的生命周期
由德邦项目生命周期可见,耗时最长的项目执行只是五个中的一个,而项目执行前就占了三个阶段,项目规划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其核心还只是在于提出围绕战略目标的落地举措,重点是机会的识别。而当按着计划,项目真正即将启动前,就有必要对项目做周密的部署了,侧重点是对项目的可行性再研究,应该说这是一个论证是不是在“做正确的事”的过程。
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自己的成功逻辑。这套逻辑一旦成功了企业的自信、自我膨胀自然就产生了,就可能陷入了成功的陷阱,陷入了成功的惯性,要跳出“成功陷阱”很难。但如果跨越过去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势必更上一层楼。
来源:物流风向标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