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覌世界
当前,纯碱的热度还在持续发酵。
上周开始,纯碱主力合约已经切换到09合约,较往年提前了一周左右。这也足以说明,资金在09上的对决还将延续,甚至可能比01和05合约更加激烈。
最近也有很多人问我关于09合约的看法,其实我之前的文章也有过分析,但也过去了一个多月,情况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今天就再用一个专题来探讨一下纯碱09合约的供需情况。
纯碱期货09合约日线图1
纯碱上半年的供需矛盾是比较难解决的,这个在产业内基本上是共识,并没有太大的分歧。我这边做了一张图,能够直观地说明这个问题。
这张图是重碱的周度产需差的走势,也就是用周度重碱的产量,减去周度浮法玻璃+光伏玻璃的纯碱消耗量得出的数据。
从这个图来看,前两年这个节点,重碱的产量是超过需求量的,图形都是位于0轴上轨运行。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从开年以来,曲线就一直在0轴下轨运行,也就是产需的缺口是一直存在的,只有很短暂的时间是稍稍位于0轴上方。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目前重碱的产需矛盾是在进一步扩大。这还没有进入到纯碱的检修季,考虑到上半年纯碱的产能没有增量,一旦进入到7、8、9三个月的传统检修季节,产需的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当然,这不是今年独有的问题,往年纯碱的检修季,产需的缺口也是存在的,这个时期主要是通过消耗重碱的库存来解决。从下面这张图的对比可以看出,产需差的下降基本上伴随着重碱厂家库存的下降。
唯独年,在产量下降,产需差快速下降的时候,重碱厂库却反常走高,但如果我们再对照纯碱的交割库库存就会明白,这是以交割库的库存去化为代价的。
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检修季的产需缺口必须要用库存来填补,无非是用厂库的库存还是交割库的库存而已。
但今年问题来了,通过以上几张图,我们还可以发现,现在纯碱是全产业链低库存,厂库、交割库,甚至包括玻璃厂的纯碱原料库存都是处于极低的水平。
在全产业链低库存的情况下,再考虑到旧产能的开工率已经非常饱和,常年维持在90%以上,已经没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如果在检修季还得依靠库存来维持玻璃厂的日常使用,那整个产业链的库存将进一步下降。这对玻璃厂也好,或者09合约的空头也好,确实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我们再从需求端去分析一下。近期浮法玻璃现货价格企稳反弹,生产利润环比有所改善,浮法玻璃进一步大规模冷修的意愿在降低。而光伏玻璃的日熔量还是保持着上升的势头,导致浮法+光伏的日熔量再创新高。所以重碱的需求还是在稳步向上,这点基本上没有什么悬念。
综合来看,目前重碱的供需格局是,需求稳定向上,但供应上半年没有增量,产需的缺口不断扩大,而且马上面临着检修季的考验,所以,远兴能源新产能的上线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一旦新产能投放有些延迟之类的问题,后果将会比较严重。
此外,还有人提到,可以通过大量进口海外纯碱来弥补这个缺口,那进口真的现实吗?
2
我们先来看一下我国纯碱的出口量和进口量的年度数据对比。
从上图来看,我国常年以来都是纯碱净出口国,纯碱进口量占出口量的比重不高,占国内的消费量的比重更是微乎其微。所以,指望着占比这么小的进口量来扭转国内的供需缺口显然是不现实的。
那今年我们国家有没有大量进口纯碱的基础呢?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其实也颇费了一些时间查阅了很多资料。
总的来说,我国进口纯碱之所以占比这么低,主要是因为纯碱本身的货值不是太大,海运费占比很高,而且储运要有专用的罐装设备、专用码头和仓库,到港后还需要卸载、分装短倒等步骤,手续繁复,费用较高。
此外,国际纯碱贸易多采用长协,一次性订购量较大,预付款额度较大,而国内纯碱哪怕是价格偏高都好,但供应稳定,运输便利,付款方式灵活多样。因此绝大多数国内纯碱用户还是选择国产纯碱为主。因此,进口纯碱的市场非常有限。
但近年来,美国天然碱公司已经在中国逐步搭建起了一套较为完整和稳定的物流配送体系,在进口价格有优势的情况下,也能弥补一定的缺口,尤其是对于国内的一些玻璃巨头来说,他们实力雄厚,可以跟海外碱厂签长协,付较高比例的预付款,然后常年分批到港一些,作为国内供应的有效补充。
比如近期市场传言有几批进口纯碱到港的信义集团。该集团拥有东莞、深圳、江门、芜湖、天津、营口、德阳七大生产基地,这些基地大多靠近港口,进口纯碱抵送较为便利,因此具备一定的进口条件。
事实上,进口的主体也主要是这些企业。但他们进口纯碱以自用为主,不会流向市场,因此对市场流通货不会造成太多的冲击,但对市场心理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
具体来看,年全年进口纯碱11.3万吨,考虑到今年上半年国内偏紧的供需格局,预计年进口量有望升至28万吨左右的历史较高水平,其中上半年进口20万吨。
出口方面,年全年出口量.6万吨,预计年,随着国内供应进一步紧张,加上价格优势不复存在,出口量将从万吨水平回落至万吨甚至更低水平。
也就是说,指望进口量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内的供需格局,还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3
下面我再结合最新的情况,推一下今年剩下的时间里,重碱的供需平衡表。由于篇幅的原因,具体的推导过程我就不展开论述。仅说明一些重点:
远兴能源我按7月万吨产能、8月万吨产能、9月万吨产能来计算,事实上这已经给得非常乐观。现实中可能未必能达得到。
考虑到当前重碱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对轻碱的溢价较高,新增产能重碱率应该会比较高,所以我按70%的重碱率计算,得出远兴能源7-9月的新增重碱产量分别为:8.75、17.5、29.1万吨。
另一条新增产线是连云港德邦项目,预计产能60万吨,6月底投产,也按70%的重碱率计算,每月新增重碱3.5万吨。
第三条比较重要的生产线是金山舞阳项目,预计产能万吨,9月底投产,按70%的重碱率计算,每月新增产量11.6万吨。
此外,考虑到7-9月是纯碱的检修季,旧产能的产量有所下滑,根据去年的数据,期间重碱产量从高点33万吨/周下滑到24万吨/周,取中位数28.5万吨/周,测算出7-9月旧产能月度产量为万吨。
出口方面,我按比较保守的预估,全年出口万吨算,轻碱重碱各占一半,也即重碱每月出口5万吨。
而进口我按比较乐观算,全年30万吨,假设全为重碱,而且上半年到港20万吨,下半年到港10万吨。
需求方面,浮法玻璃我按平稳来算,没有给增量,光伏玻璃按每月增加t/d的日熔来算,也即全年增加2.16万吨光伏日熔,属于中性到保守的预估,也跟今年前三个月的光伏投产节奏比较吻合。
综合下来,得出重碱的平衡表如下:(单位:万吨)
从这个平衡表来看,上半年的缺口会一直存在,最紧张时期是在7月份,库存真正意义的拐点要到10月左右才到。
这里面,9月份的平衡表就显得非常微妙,这也是市场上对09合约的分歧比较大的核心原因。
从平衡表来看,9月的供需还是略略有点紧张的,但数据缺口又不算大,相比7-8月份的情况有很大的改善,各个分项数据的细微调整都有可能会影响到9月的定性。
而10月以后,供需走向宽松,纯碱累库压力将会逐步增加,则又是相对比较确定的事情。所以,目前市场对远月合约给出非常大的贴水,也是合情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