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浙东运河宁波段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暑假里,准备带小朋友去了解浙东运河的历史。经过几天的实地踩点和资料收集,发现这座熟悉的城市有着异样精彩的过往。作为这座城市的一员,如果得空,建议走一走这条运河之路,因为它蕴含着这座城市古往今来的密码。

中国大运河是古代的水上高速公路,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浙东运河宁波段位于中国大运河的最南端,其中“浙东运河上虞-余姚段”“浙东运河宁波段”和“宁波三江口(含庆安会馆)”三个遗产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我们就沿着浙东运河宁波段,去寻找那道流淌了千年的风景吧。

开始今天的旅程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个人,这个人是个状元,他叫吴潜(——),距今多年,安徽宁国人,南宋嘉定十年状元及第,官至左丞相,吴潜曾两度主政宁波。从踏上宁波这方地,吴潜就把目光投向治水大业。使境内主要河流得以疏通,塘、闸、碶、坝、堰得以全面兴建。从而让“慈定鄞三邑,皆蒙利焉”,他从宁波离任时,百姓“匍伏挽留,热泪相送”。今天的旅程所参观的地点,和这位吴状元紧密相关。

吴潜1.大西坝

第一站,我们来到的是大西坝。大西坝是宋宝祐元年()沿海制置使吴潜所建。坝址位于高桥乡,连接大西坝河和姚江,和姚江北岸的小西坝隔江相望。大西坝是中国大运河内河航道与外海相连的节点,是宁波具有运河城市和海港城市的双重身份的证明之一,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端点之一。大西坝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西坝在宋代称西渡,元代称西渡关,后又称西渡,也别称西津。由于姚江下游乘潮行船多危险,所以一般都是通过内河过大西坝横渡姚江再过小西坝进入慈江,至丈亭再候潮往姚江上游进入上虞境内。姚江南岸河网水来自四明山、大隐山脉,为农业灌溉淡水,河口都设堰,与潮涨潮落的姚江存在水位差,船只入姚江必须过坝。大西坝设有过坝设施,成为杭甬运河的要津。而小西坝到慈江这段水路也是吴潜规划修筑了4公里的人工运河,叫刹子坝。古时候每逢姚江涨潮,由村民组成的车坝工就去车坝,车坝就是把船拉过坝。16人一班,船一来,就用粗大的绳索套住船尾,然后,推着车盘上的木杠,如牛车水,绕着车盘转,将船慢慢地牵引到坝头,压上滚动的椽木,让船缓缓地滑到另一边的江里或运河里去。大西坝是浙东运河上的甬城门户。因为重要的地理位置,有“明州锁钥”之称,大西坝一侧的姚江岸边原有炮台,与姚江对岸小西坝相呼应,当官船经过,都会鸣放礼炮,一方面以示迎送,另一方面也是通知对岸做好迎接准备工作,可惜该炮台遗迹已经无存。大西坝也是沟通内河和姚江的咽喉。航船可以从这里进入姚江顺流而下至三江口,从三江口沿甬江直通东海。古时候,多少航船载着江南的蚕丝、茶叶、瓷器等物资朝着梦想的地方行驶着,他们会走向世界的市场,浙东经济在历史隧道里,沿着江河湖海的水路发展前行。明弘治元年(),朝鲜官员崔溥和同船42人在海上遇险,船漂流至浙东台州沿海,上岸后由官府接待,送至宁波,再沿运河北上抵达北京,北返归国。他在后来写的《漂海录》一书中详细记载了一路的见闻,其中从奉化江摆渡进入鄞县北渡的风棚碶后,一路乘船沿南塘河到宁波城南的长春门,由水门入城,出西门到大西坝时,见“坝之两岸筑堤,以石断流为堰,使之与外江不得相通,两旁设机械,以竹绹为缆,挽舟而过”。也写到西塘河,繁忙的西塘河仿佛是一幅展开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只见运河码头林立,两岸商贸繁华,舟舸云集,水利设施完备,“江之两岸,市肆、舸舰纷集如云。至西镇桥,桥高大。至大西坝……”运河繁华的程度,可以由此想像。崔溥《漂海录》记载了大西坝的建筑和功用,可以说,崔溥是古运河与大西坝曾经繁荣的历史见证人。据传,张苍水(浙江鄞县人)抗清失败,被清军从宁波押解杭州途中,乘船从大西坝入姚江时,岸上有个僧人,突然向船上抛掷了一个瓦片,瓦片上裹了一个纸条,纸上写着一首诗,今仅传其二句云:此行莫作黄冠想,静听先生正气歌。”希望张苍水不要变节屈服,保留一身正气。这就是“西渡僧掷诗瓦”的典故。张苍水在杭州拒绝跪而受戮,“坐而受刃”,时年45岁。张苍水死后,葬于杭州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成为与岳飞、于谦一同埋葬在杭州的第三位英雄,后人并称他们为“西湖三杰”。张苍水让我们顺着大西坝河,继续探索浙东运河的足迹。2.高桥/西塘河从大西坝沿着河一路往南2.6公里就到了高桥,这条河现在叫大西坝河,古代文献中记载也叫十字港。高桥始建于北宋元符元年(年,至今九百年,比大西坝早年)。就是同一年,这里发生一件大事。高桥以南,原来浩渺的广德湖,在明州知州楼异主持下,废湖为田。宁波是江南水乡,城东南方向的东钱湖面积是西湖的三倍,当时的广德湖又是东钱湖的三倍。他居然把整个湖的湖水放干,用来种庄稼了,每年收获粮食两万石。在当时看来,真的是贪天之功,创造不世之伟业。但是这里的生态环境完全颠覆,从此,城西祸害无穷。宁波旧时一般指东边的农村田比西边好,有田要买东乡的老话说法,应该与这有关。为了弥补这个过错,人们重新疏浚水道,沿原广德湖北岸开凿西塘河,并与原有的两条塘河相连。高桥地处大西坝河与西塘河的交汇处。宋人袁商在《重建高桥记》里曾言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桥横跨西塘河北岸,南通晋家桥,北通大西坝村,自昔由杭、绍来宁为必经之路。”桥身高大,容得两艘官船平行,曾巩《广德湖记》言其“航舶过往风帆不落”,在“甬上十佳名桥”中,高桥是最大的单孔高拱石桥。高桥得名高桥,不只因为桥身高大,更因为在桥的南北桥额上各有四字,且均含有“高”,故名“高桥”。北边四字是“指日高升”,并有一副对联“水涨春江双桨移来天上,明月夜渚一珠点到波心”,乘船而来的官人见此四字,必心生喜悦。南面“文星高照”,对联“巨浪长风想见群公得意,方壶圆峤都从此处问津”,北上赶考的读书人,见此必心生快意。今天参观完这座桥,希望大家都文星高照、学习进步。宋代抗金史上第一次胜仗———“高桥之战”就发生在这座厚实稳重的石拱桥上。高桥建成9年后,也就是年3月,北宋徽钦二宗(赵佶和赵桓)被金人掠去,北宋倾亡,史称靖康之耻。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康王赵构(宋高宗)在建康(今南京)开启了南宋时代。南宋王朝继续受到金兵侵犯,南宋建炎三年,即年,金军直驱南下,宋高宗逃经宁波,在高桥一带发生了著名的宋金高桥之战,也上演了“村姑救康王”的历史故事。金兀术引四千铁骑追赶,宋兵把席子铺在高桥上,以至于金兵一踩上席子就因为脚滑而倒地,个个人仰马翻。现在宁波人管席子叫“滑子”就是出自这个典故。清人万斯同也曾写诗描述过此役:“高宗航海驻鄞邦,曾把高桥作战场,却恨元戎轻纵敌,复教兀术渡钱塘。”“村姑救康王”故事也发生在这个时候,宋高宗赵构在逃难途中被一女子所救。后来想要接这位女子进宫,但女子不愿意就躲了起来。赵构找不到女子,就下令“浙东女子尽封王”,浙江女子都封为皇妃,出嫁时可以穿凤冠霞帔,坐八人抬的花轿,风风光光。这座桥,也与吴潜有着紧密的关系,吴潜在宝佑四年(也就是修大西坝4年后)捐资重建高桥。此时距这座桥第一次建成已经过去了年。上世纪八十年代,还能看到桥旁沿河约1公里的高桥街,是十里八村闻名的“商贸区”,这里店铺林立,每逢阴历二、七,四方乡民前来赶集,高桥街上人头簇拥。如今,这般盛景早已不再,但高桥依然兀自屹立于西塘河之上,诉说着昔日的辉煌。西塘河浙东运河在高桥这里折向东去,西塘河一直往东流淌12公里,一路过望春桥,永济桥,新桥,西成桥,大卿桥,其中高桥和望春桥因形制酷似,建筑宏伟,堪称西塘河上的双子星座。河道在大卿桥收窄,从望京门水门入城,通月湖。当年官船在西塘河上来往不息,西塘河也被称为官塘河。宁波的地铁一号线,就是从高桥出发,沿着西塘河一直往东。这是一条从古自今无数人走过的路。现在西塘河虽然已经被陆地交通所取代,但沿河开辟了公园,成为了人们休闲的地方。下一站,我们沿着西塘河,去月湖,那里有一件非常奇特的文物。3.水则碑宁波海曙区镇明路西侧平桥街口(原是平桥河)的水则碑,始立于南宋开庆元年(),由沿海制置使吴潜督造,位于在月湖的东北角,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南宋淳祐二年夏天,宁波大雨倾盆两月有余,官府百姓心急如焚,望水兴叹。郡守陈垲勤政躬行,每天东奔西跑查看城内外各地水位,然后下达开闸放水的指令,突然有一天想到河水的水位都是相通的,于是想出一个招:放一块水尺在衙门前的河里面,每天现场查验,依水位涨落变化,掌握开闭闸的准确时间和火候。“水则碑”简单有效,给老陈赢了口碑。后来吴潜来到宁波,为表扬老陈“心气平和,事理通达”,写了个“平”字刻在碑上,于是就有了这个水则碑。“平”字作为全城统一的水位标识。上一横标示警戒水位,下一横标示正常水位,水没“平”字当泄,“平”字出水当蓄。水则碑明清两代几经湮没和重修。年经考古发掘,出土了明清重修的“平”字碑和南宋护碑亭亭基及部分建筑构件。现存“平”字水则碑两块,分别为明嘉靖十二年()和清道光二十六年()重立的碑石;后原址修建护碑水则亭一座,保存了南宋时期亭基和明清时期碑石。水则碑创意独特,选址考究,乃“四明水利之命脉”所系,“四明碶闸之精神”所在,是古代宁波府各乡调剂水源水位的标尺。宁波是一座水利之城,现在地名里面带碶的地方很多,比如大碶、新碶、四眼碶、石碶、碶闸街等,碶的意思是用石头砌的水闸。碶的作用就是储水放水,同时也拦住潮水带来的咸水,不让咸水进入生活、浇灌用的淡水河。水则碑的碑亭上有“恶盈流谦”四个字,像是这块石碑在对过往的人说:“做人呐,莫要自满,要谦虚哟!”西塘河进了城通到月湖就到底了,但浙东运河却不愿意到此结束,接下去,浙东运河要从三江口入海,走向更加宽阔的天地。下一站,三江口。4.庆安会馆/三江口三江口是浙东运河的出海口,它既是大运河的末端,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长庆元年,即公元年,明州刺史韩察将州治从小溪(今鄞江镇)迁至三江口,标志着今宁波城建城之始。城市枕江而建,因为便利的漕粮水运资源,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商贾。因甬江直通东海,位于宁波城中心的三江口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联通内河航运和海洋贸易的一个重要交汇点。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宁波三江口有着沟通“河海联运”的功劳,海外客商由此进入内地,越窑秘色瓷也由此经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日本、朝鲜、西亚、非洲等地。宋代浙东运河全线贯通后,沿大运河南下到达宁波的内河航船一般都在三江口换乘抗风浪性能较好的海船,经甬江出海,去往世界各地。北宋时因为辽国把山东的出海口占据,从宁波出海的货物就更多了,根据《四明志》记载,呈现出“海外杂国,贾舶交至”的盛景。同样,有许多闽广来的商人,或是日本、朝鲜半岛来的僧侣、商贾,往往在此驻泊后,改乘内河船只,经浙东运河至绍兴、杭州,还能一路北上与京杭大运河对接,直达扬州、北京等大城市。庆安会馆,位于三江口东岸。为甬埠行驶北洋的舶商所建,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年),落成于咸丰三年(年),既是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舶商航工娱乐聚会的场所,以前闽浙一带出海前都要祈求妈祖保佑,所以三江口的庆安会馆也是浙东大运河入海的一个重要标志。庆安会馆,是中国八大天后宫和七大会馆之一,又是江南现存仅存二处融天后宫与会馆于一体的古建筑群之一,是充分体现大运河宁波段作为大运河的末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的重要文物。站在三江口,欣赏着宁波这座城市的千年画卷。对于宁波这座航运之城,三江口并不是终点,从三江口再到镇海口,内河运输发展到远洋运输,宁波走出了航运界的“世界船王”包玉刚、董浩云等人,形成了世界闻名的“宁波帮”。改革开放后,随着北仑港的开发建设,宁波舟山港成为了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也让宁波不负“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美名。新世纪,宁波通的第一条地铁,从高桥沿西塘河出发,经三江口,通往北仑,刚好串起了宁波从古至今的航运史,这并不是偶然,而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必然。下次,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仑,看一看世界第一大港的风采。

本文部分资料和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xietingting.com/ndwwh/1155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