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就在河南。
天下至中的原野被视为一切生命的来源,这里有最好的地理优势九省通衢,同时也有丰富的物产资源以及人力资源,道理上来说,河南是最容易出现顶级企业的省份。
当然,我说的是车企,那些高精尖科技型企业不会孕育在农业大省中,但造车这种相对需要文化底蕴沉淀、占用地理优势降低物流成本、生产成本以及人力成本的行业,河南应该有一个重磅企业才对。
河北的长城,湖北的东风都是中原大地上强势的代表,唯独跳过了文化最浓厚的河南。
河南没有优秀的基因,虽然各方面条件优秀,但河南没有一座形成规模的重工业基地,历史往前倒推50年,湖北十堰以及一长春、重庆都是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重工业基础在,转型生产当时经济发展最需要的汽车无疑不是一件难事。
农业大省河南,当年就背负着满足全国吃得饱的重任,家家户户分到的粮田非常多,收上来的粮食转运到全国各地。从定位上来说,这里不具备量产汽车的历史优势。
过去20年,河南也想搞自己的汽车工业,但无奈没有敢打敢拼的“魏建军、王传福、李书福们”。
年,郑州开始迎接海马汽车,一拍即合从海南迁到郑州,河南的优势是更低的运输成本以及生产成本,中原市场带给海马的政策利好,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企业。
海马在郑州市场是要地给地,要房给房,要补助还有补助,虽然郑州海马落地时间不够长久,但背靠千万级人口城市郑州,以及郑州轻松辐射几千万人口的地理位置,海马手握的,是一张其他企业都没有的王牌。
河南市场低端车非常吃香,尤其是10万以内车辆,不高的价格正中农业大省的收入,这无疑是给海马开了一路绿灯。
在河南市场的发展契机,海马需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年之前,一个是年之后
年之前的海马更多在专注一些小型车的研发,那个时代的郑州经济仍然发展缓慢,房价没有上涨的趋势,中国车市也在稳步增长,海马能够通过自己的一些设计以及技术沉淀做好该有的工作。
但年,海马拿到了自己的赚钱金钥匙,低价拿地赚取的财富远远高过卖车。
海马公园开创了河南房价新时代,随后5万一平米向北上广看齐的海马九如府更是把河南房价做到了极限,很长一段时间内,海马的精力押宝房地产。
对于景柱来说,这个时期没有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情。
研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魏建军想着怎么研发全新1.5T直喷发动机、7DCT双离合变速箱,李书福考虑怎么整合资源,王传福想着怎么让电动车技术好一点的时候,海马想的是怎么拿下更多的地。
事实上,郑州把中原重量级产业的未来压在了景柱身上,希望海马能够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中有立足之地,能够通过未来不错的体量拉动物流经济、人口经济等,但很遗憾,海马投身房产大军中,成为了追逐正商、正宏、永威、建业以及碧桂园的河南巨头。
在河南,可以不知道海马汽车,但没有人不知道海马公园以及海马九如府等一线楼盘。
不太愿意用“投机”来形容河南人,河南人都很务实,务实到春耕秋种一年四季如一日,也正是这种骨子里的勤劳,让河南拥有另一家闻名全球的企业。
与海马加入到炒房大军中完全不同的是,南边的宇通客车走向了全世界。
成立时间更早,宇通更像是一家“更河南”的企业,它有着非常明确的发展思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加大研发力度,安全、品质、科技、动力以及驱动形式都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升级与颠覆。
宇通充分利用了中原市场的优势,打出了自己在客车市场的名气。
用人成本不高,物流成本极低,且中原市场可挖掘性极强,这是一个天然的培养皿,为任何一个想要突破自己的企业做出了推动,宇通抓住了这个机会通过整合产业链以及技术,长成了客车领域第一品牌。
这充分说明一点,资源给的再多,如果方向错了,那么一切都是白给。
魏建军的长城在保定也享受到了很多的补贴,但他懂得做技术,懂得沉下心来做事情,长城从曾经的30万台扩展到后来的60万、70万乃至万,深耕市场与技术,造车就是造车,截止到今天长城在保定的房地产业务也没有说多么巨大。
海马在郑州享受到的待遇远比长城在保定多,更大的市场容量以及更好的培养皿,海马今天的衰败更像是中原车企的衰败。
一个重磅企业的诞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需要文化底蕴,需要当地资源支持,也需要有一个有远见,不短视的领导者,中原没有车企,好像也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