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肖晗
《年深圳物流供应链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判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近日出炉。报告显示,超六成深圳物流与供应链企业在去年实现增收,近五成实现增利。此外,深圳物流与供应链企业在实践智慧物流方面快速发展。该报告由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及其旗下深圳市现代供应链管理研究院发布。
三大因素驱动六成企业去年增收
报告显示,与年相比,60.2%的深圳物流与供应链企业年营收有所增加,27.9%企业营收有不同程度减少;有61%的企业成本支出上涨,其中超过半数的企业表示人力成本和运输成本上涨最多,其次是仓库租金成本、资金成本等,成本支出同比降低的企业占比只有18.9%;从盈利情况来看,48.4%的企业年利润同比增长,16.6%的企业利润与上年基本持平,35%的企业利润同比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
报告分析认为,新冠疫情冲击和国内外市场需求较大波动对企业经营产生重要影响。令企业营收增加的主要因素包括: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制造业供给能力快速修复、海外疫情反复导致跨境物流供应链业务需求增长及深圳作为全球分拨中心地位增强,外贸、工业、民生消费物流需求合力拉动社会物流总需求量;海运、空运费用大幅度增加及仓库租金增长,带动企业营收增加;以及企业加强业务结构调整、业务板块创新和新客户拓展,通过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拓宽了营收渠道。
而部分企业营收回落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客户订单量下滑、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业务量缩减、部分行业(如房地产建材行业、国内进口昂贵消费品行业)需求回落等因素造成。
九成企业实践运用物流信息化技术及装备
智慧化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深圳企业在这方面走在前列。报告称,93%的深圳物流与供应链企业在实际运营中积极运用物流信息化技术、新一代智能技术及自动化、智能化物流装备,加快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以节省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是TMS运输管理系统、WMS系统、TOMS订单管理系统、IMS库存管理系统,以及自动分拣、自动输送设备等。约两成的企业在实际运营中也涉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但商业智能BI、人工智能、自动仓库、机械臂、AGV机器人等新兴智能技术和装备在企业应用中占比仍然较低,均不足5%。
此外,在企业的投资方向中,24%的企业也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投入,还有10%的表示将用以购置机械化、自动化设备。
对此,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表示,智慧化、信息化改造是一个长期过程,小微企业难以为继,大中型企业也投入甚多,经营压力较大。建议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企业技改资金支持配套政策,扩大政策覆盖面,支持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AI等智慧物流、智慧供应链技术及配送无人机、物流机器人、智能叉车、自动分拣等智能化装备,优化运营模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行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最终与制造业、商贸业实现良好的产业协同,优化产业生态。
招工困难已成制约行业发展瓶颈
报告显示,对于年的行业形势和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大部分企业较为乐观。其中48.1%的企业预计年业务量同比有所增加,38.5%的企业预计基本持平。在总体发展战略上,有33.3%的企业期望扩张,62.2%的企业预计会维持现状,只有4.5%的企业选择紧缩。
约三成企业透露,年将以开拓国内市场作为经营工作重点,其中广东省内的市场开拓集中在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珠海等城市,在省外的市场开拓主要集中华南、华东等区域;还有23%的企业表示将把开拓国际市场作为经营重点,开拓的国际市场覆盖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澳洲、越南等。
值得指出的是,报告称,从企业角度来看,年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市场竞争激烈和综合成本上涨。与此同时,还有近三成的企业指出招工困难也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企业面临着基层人员流动率高、用工成本上涨等问题。行业期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物流企业人才保障扶持,优化行业用工环境。
(图表来源:《年深圳物流供应链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判调查报告》)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