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速度可谓惊人,但高速并不一定带来高效。
管理较混乱、服务理念滞后、供需信息难共享……面对当下物流业面临的危机,企业要做的就是在这些危机中突围,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危机一:信息难共享
易致环节衔接不畅,甚至脱节
一直以来,信息不对称、空驶率高、货运行业集约化程度低等痛点都影响着物流业的发展,成为行业难以突破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偏低。
为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物流人前赴后继,不断进行探索。当互联网的风刮进物流业后,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重点,于是各种车货匹配的网站、移动App等应运而生。
这些技术的运用在赋予物流业新内涵的同时也带了新的问题。如平台上的信息是否真实、有效、实时、透明;平台上货主方与承运方之间的信用机制、安全机制、赔偿机制等是否合理;供需信息是否能全面共享……这些都会影响到车与货的匹配度与空驶率。
而且由于信息管理方式滞后,导致信息传递速度、准确性等都还存在问题。此外,信息难共享,使得各部门、功能之间的衔接难协调,甚至相互脱节。
危机二:竞争愈发激烈
“新玩家”加入市场被压缩
自去年中通跨界“玩起”快运业务后,不断有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开始涉足快运零担业务。如3月初,圆通快运业务进入试运营阶段,主要试运行地区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河北、广东等地;7月,中国邮政EMS在天津召开物流网络平台建设及中邮快运试点工作沟通会。会上,即将上线“中邮快运”产品的消息首度曝光。
显然,这些“新玩家”以原有业务为基础,并以此为引入流量主体,两者产生联动有利于让快递企业自身发展和网点经营更稳定、更有效,并能使利益最大化,所以跨界是他们必然的选择。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快递企业做快运有一定的优势,其不仅有政策的引导,还有覆盖全国范围的网点优势等。而面对这些企业对物流市场的“侵占”,物流企业的生存空间或将被进一步压缩。
危机三:联运难畅
多式联运“叫好不叫座”
多式联运作为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大任务,得到了行业的重点